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视频|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欧美在成人精品|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美女免费高清视频黄是免费-网影控站

★   熱門推薦
★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返回上一層

個人所得稅29個常見專項附加扣除易錯點,趕緊收藏!

 日期:2024-12-23 10:52:46 人氣:47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運用得當可幫納稅人省不少稅!在此整理了關于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29個問題,趕緊收藏吧!

贍養老人

1、贍養岳父岳母或公婆的費用可以享受個人所得稅附加扣除

不可以。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的扣除主體包括:一是負有贍養義務的所有子女。《婚姻法》規定: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繼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二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均已經去世,負有贍養義務的孫子女、外孫子女。

2非獨生子女的兄弟姐妹都已去世,是否可以按獨生子女贍養老人扣除2000元/月

:如納稅人的其他兄弟姐妹當年均已去世,在第二年其可以按照獨生子女贍養老人標準扣除2000元/月。

3兩個子女中的一個無贍養父母的能力,是否可以由余下那名子女享受2000元扣除標準

不可以。按照《暫行辦法》規定,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在兄弟姐妹之間分攤2000元/月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不能由其中一人單獨享受全部扣除。

4非獨生子女,父母指定或兄弟協商,是否可以最高某一個子女可以扣2000元

:根據《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規定,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因此,非獨生子女是不能通過父母指定或兄弟協商享受2000元扣除標準的。

5在多子女情況下,存在子女中只有1人工作,其他子女未成年或喪失勞動力的情況,工作的1個子女也只能按50%扣除

:是的。按照目前政策規定,非獨生子女,最多只能扣除1000元/月。

6獨生子女,且父母都已年滿60周歲,每月可享受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的標準是4000元嗎

不是2000元的贍養老人扣除標準是按照每個納稅人有兩位贍養老人測算的。只要父母其中一位達到60歲就可以享受扣除,不按照老人人數計算。

7孫子女、外孫子女贍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滿60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能否按照獨生子女扣除,如何判斷

:只要祖父母、外祖父母中的任何一方,沒有納稅人以外的其他孫子女、外孫子女共同贍養,則納稅人可以按照獨生子女扣除。如果還有其他的孫子女、外孫子女與納稅人共同贍養祖父母、外祖父母,則納稅人不能按照獨生子女扣除。

 

住房租金、住房貸款

1、納稅人與其配偶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且租房合同上兩人都簽過字,是否可以分別填報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不可以。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2018〕41號)規定,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2填報住房貸款利息支出需要符合什么條件

:一是本人或者配偶購買的中國境內住房;二是屬于首套住房貸款,且扣除年度仍在還貸;三是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和住房租金支出未同時扣除

3我剛辦的房貸期限是30年,我現在扣完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就不用繳稅了,我可以選擇過兩年再開始辦理房貸扣除嗎

:住房貸款利息支出扣除實際可扣除時間為:貸款合同約定開始還款的當月至貸款全部歸還或貸款合同終止的當月,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40個月。因此,在不超過240個月以內,您可以辦理符合條件的住房貸款利息扣除。

4我年度中間換租造成中間有重疊租賃月份的情況,如何填寫相關信息

:納稅人年度中間月份更換租賃住房、存在租賃期有交叉情形的,納稅人在填寫租賃日期時應當避免日期有交叉。如果此前已經填報過住房租賃信息的,只能填寫新增租賃信息,且必須晚于上次已填報的住房租賃期止所屬月份。確需修改已填報信息的,需聯系扣繳義務人在扣繳客戶端修改。

5、剛參加工作,租房沒有合同,是否可以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根據《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的規定,納稅人享受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的,應當留存住房租賃合同或協議等備查資料。因此,納稅人要享受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應當簽訂合同或協議

6以丈夫的名義簽訂租房合同,租金由妻子支付,請問妻子一方是否可享受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住房租金支出由簽訂租賃合同的承租人扣除。如果夫妻工作城市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由丈夫進行選擇扣除

7住房貸款已于2022年歸還完畢,2023年還能繼續享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專項附加扣除嗎

不能。住房貸款還完后,需要及時修改貸款期限注意!住房貸款利息支出扣除實際可扣除的時間為:貸款合同約定開始還款的當月至貸款全部歸還或貸款合同終止的當月,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40個月。

 

嬰幼兒照護

1、不是親生父母可以享受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嗎

可以,但其必須是擔任3歲以下嬰幼兒監護人的人員。

2嬰幼兒子女的范圍包括哪些

:嬰幼兒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繼子女等受到本人監護的3歲以下嬰幼兒。

3在國外出生的嬰幼兒,其父母可以享受扣除嗎

:可以。無論嬰幼兒在國內還是國外出生,其父母都可以享受扣除

4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分配方式在選定之后還可以變更嗎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可以選擇由父母一方扣除或者雙方平攤扣除,選定扣除方式后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5有多個嬰幼兒的父母,可以對不同的嬰幼兒選擇不同的扣除方式嗎?答:可以。有多個嬰幼兒的父母,可以對不同的嬰幼兒選擇不同的扣除方式。即對嬰幼兒甲可以選擇由一方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扣除,對嬰幼兒乙可以選擇由雙方分別按照每月500元的標準扣除。

 

子女教育、繼續教育

1、同一子女的子女教育扣除項目,父母雙方分別扣除100%

:不可以。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父母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選擇由雙方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注意:父母雙方的扣除比例應符合政策規定標準。需要與共同扣除人進行溝通,確認雙方填報的子女教育(同一子女)扣除比例之和不超過100%。

2、我在國外讀研,并取得了國外頒發的證券及期貨從業員資格證書,請問能享受繼續教育扣除嗎

不可以。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在國外接受的學歷繼續教育和國外頒發的技能證書,不符合“中國境內”的規定,不能享受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

3、子女在校是“2+2”聯合培養模式,即2年在國內讀書,2年在國外讀書,且畢業證是國外學校發放,國內無學籍號,父母可以享受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嗎

可以。子女教育允許扣除境內外教育支出,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僅限于境內教育,不包括境外教育。如符合子女教育扣除的相關條件,子女前兩年在國內讀書,父母作為納稅人請按照規定填寫子女接受教育的相關信息;后兩年在境外接受教育,無學籍的,可以按照接受境外教育相關規定填報信息,沒有學籍號可以不填寫,但納稅人應當按規定留存相關證書、子女接受境內外合作辦學的招生簡章、出入境記錄等。

4、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屬于子女教育還是繼續教育,由誰扣除?

答:這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定。第一種情況是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由小學一直到博士研究生階段)的支出,納稅人可以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第二種情況是納稅人自己接受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的繼續教育,在受教育期間,由本人按照每月4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但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

5、填報子女教育扣除時,我該怎么填寫教育終止時間

:教育終止時間是指子女因就業或者其他原因不再繼續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時點。如果填寫了教育終止時間,從次月起,就不再繼續享受子女教育扣除。如果您的子女當前受教育階段即將畢業,但還會繼續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則無需填寫,否則無法正常享受扣除政策。

6、對于存在離異重組等情況的家庭子女而言,該如何享受政策

:由子女父母雙方協商決定。一個孩子總額不能超過1000元/月,扣除人不能超過2個。

7同時接受多個學歷繼續教育或者取得多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是否均需要填寫

只填寫其中一條即可。因為多個學歷(學位)繼續教育不可同時享受,多個職業資格繼續教育不可同時享受。

8、孩子即將在2023年6月大學畢業并參加工作,還能享受2024年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嗎

不能。由于孩子已經不再接受教育,納稅人應當及時更改子女終止教育的時間,不能再繼續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大病醫療

1、享受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時,納稅人需要注意什么

:納稅人日常看病時,應當注意留存醫療服務收費相關票據原件(或復印件)備查,同時,可以通過醫療保障部門的醫療保障管理信息系統查詢本人上一年度醫藥費用情況。納稅人在年度匯算清繳時填報相關信息申請退稅。納稅人需留存醫療服務收費相關票據復印件備查。

2、夫妻同時有大病醫療支出,想全部都在男方扣除,扣除限額是16萬嗎

:夫妻兩人同時有符合條件的大病醫療支出,可以選擇都在男方扣除,扣除限額分別計算,每人最高扣除限額為8萬元,合計最高扣除限額為16萬元。

 


    本文網址://zhidianyidong.cn/show.asp?id=3952
    版權所有:山東信澤稅務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2015 zhidianyid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山東信澤稅務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營業執照公示

     

    在線QQ

    在線留言

    實時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