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級”寒潮像是一下子席卷了整個中國,各地氣溫紛紛跳水。
內蒙古呼倫貝爾的氣溫被直線降到零下47.8攝氏度,南方大范圍的雨雪冰凍天氣也正式拉開序幕。預計未來3天,浙江、安徽、上海、湖北、江蘇等8省市將有大到暴雪;未來5天,受寒潮影響,我國中東部各地氣溫將跌至今冬以來的最低值,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局地最低氣溫可能逼近或突破歷史極值。
目前,各地已加強災害預警,啟動相關應急預案應對寒潮來襲。民間氣象組織“中國氣象愛好者”預言,這股寒潮,將吹響今冬的“最強音”。說好的暖冬,也只能是個夢了。
市民搶購囤貨應對寒潮
寒潮還沒來得及席卷南方,杭州的大媽們就率先席卷了超市、菜場。據了解,自天氣預報將浙江列為此次寒潮的重災區后,大媽們就發起了攻勢,多家超市和農貿市場的部分蔬菜斷檔告急。為了囤貨應對寒潮,有的顧客一次性就買了60只雞蛋,工作人員需要不停補貨,以滿足需求。
除了超市,菜市場自然不能幸免。“寒流來了,菜價肯定是要漲的,不起早來囤點菜,真下起雪來,買菜就成難題了。”一天跑了兩次菜市場的吳大媽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現在菜市場的蔬菜價格已經有小幅上漲了,不過超市價格并沒有變化。
無獨有偶,在東北遼寧,王奶奶看過天氣預報后決定去一趟菜市場。早上6點,她就約上同小區的兩個老太太一起奔赴菜市場。王奶奶一口氣買了50斤白菜,還有蘿卜、土豆各10斤。同去的老太太也都各買了50斤白菜,由賣家直接送到小區樓道。
合肥迎來大雪后,很多人也冒雪趕到超市采購。肉類、蔬菜、食品攤位前人滿為患,過秤臺、收銀臺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要下雪了,蔬菜進價也高了,沒有辦法,這還不夠賣呢。”菜攤上只剩下蘑菇、土豆、西紅柿的劉師傅說。
湖南省永順縣春明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權告訴記者,受寒潮影響,1月20日晚上菜價就開始上漲,“1斤小白菜的價格由1塊錢漲到1塊5毛錢,水果蘿卜也漲了1塊錢”。據他分析,當地居民害怕寒潮帶來的雨雪封鎖道路,導致市場上買不到菜,紛紛提前囤菜造成菜價上漲。
這次的囤菜潮主力是中老年人,因為擔心菜價上漲,他們都有意識地多儲備一些蔬菜。也有年輕人囤了少量蔬菜,但他們主要采取的還是網購模式。
公共服務業面臨巨大挑戰
當寒潮兇猛來襲,人們紛紛開啟了網購冬衣、預訂生鮮、電話訂餐的“宅”模式。而這些“宅”服務的背后,是快遞小哥超負荷的堅守。
頂著一頭亂發、臉頰通紅、手已經皴裂的圓通快遞小哥張磊告訴記者,近日業務量較平時增加了近三成,每天至少送150個件,還不算取的件,手早就凍麻木了。
“這兩天訂餐量增加近五成,有點送不過來了,我們都跑著上下樓,就怕飯送到客人手里涼了,外面實在太冷了。”百度外賣的一個送餐小哥說。
眼下正值各大電商年貨節期間,加之惡劣的嚴寒天氣,對交通運輸也造成了極大影響。各大快遞公司進入“備戰”狀態,不少快遞公司的負責人稱,寒潮期間,他們要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快遞正常送達。
被凜冽寒風肆意打在身上、臉上的,還有道路上的交警。對于寒潮的到來,交通運輸部決定啟動公路交通突發事件一級(最高級)預警,要求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做好應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工作,確保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設備、客貨運輸及人員安全。多地交警已進入24小時的倒班狀態,加強值班備勤。
在零下33攝氏度的哈爾濱,環衛工人的口罩、圍脖、帽子上結了一層厚厚的霜,但他們仍堅守在一線,清除道路積雪,保證順利出行。黑龍江省邊防總隊官兵在嚴寒中手握鋼槍,守護著中俄鐵路大橋及黑瞎子島周邊水域界江。
各地出臺“寒潮”應對預案
此次寒潮恰逢春運期間,將為這場“大遷移”帶來極大考驗。
哈爾濱鐵路局宣傳部長寇衢告訴記者,極寒的重災區呼倫貝爾最低氣溫已達零下47攝氏度,發往根河、海拉爾方向的列車都面臨巨大的檢修壓力,但目前正常行駛并未受影響。
廣西鐵路啟動了冰雪凝凍3級應急響應,制定了應急值班、信息傳遞、掃雪除冰準備、內燃機車應急準備、晚點客車應急處置等多項準備措施。南昌鐵路局也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加強鐵路線路巡查,及時清掃線路和道岔上的積雪,加大設備檢修力度。
為了應對此次“霸王級”寒潮,各地也紛紛出臺應急預案。中國氣象局于20日啟動了重大氣象災害(暴雪寒潮冰凍)4級應急響應,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11個省(區、市)。
上海市政府辦公廳隨即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各區縣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以及有關單位切實做好低溫雨雪冰凍防范應對工作。要求公安、交通、鐵路、民航、海事等部門以及各類運輸企業要加強運輸安全檢查,進一步細化交通組織方案,確保交通運輸安全。
南方多省教育部門也制定了應急預案,浙江省教育廳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考試日程、停課、調課。長沙等地相繼發布相關通知,要求各學校幼兒園提前安排放假。